1)第一百一十七章:传下去,这是太子太孙留的【为第一个盟主天醉道人加更!】_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天城,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历时二十八年。

  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都城,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

  占地面积约二百三十平方千米,也就是差不多两万多公顷,三十四万多亩,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仅仅京师城城墙便超过三十五千米,而外郭城更是超过六十千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城。

  应天城北依长江,玄武湖,南有秦淮河绕城而过,有明一朝都是大明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也是此时全世界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

  整体上也一改历代都城传统的矩形城墙而是结合了传统礼教,堪舆天象,以及自然地理,地势防御建成,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这也是朱瞻基有时候很佩服自家这位太爷爷的原因。

  不说其靠着一个破碗打天下的传奇经历。

  就是一些很多的观念上,这位太爷爷可以说都是十分超前的,思想也更是前卫。

  毕竟能打破传统,把一国京师重地建成这种看上去没有丝毫规矩可言的样子,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不过此时的周忱更是佩服朱瞻基这位太孙殿下的勇气。

  暖阳下。

  应天城,城南,京师城外,一群身上穿着统一服装,印着大明第一建筑集团公司字样的工匠,正拿着许多测量的工具,绳索,木尺等等,在测绘着一条由仪凤门至长江码头的水泥马路。

  这段路程距离算不得远,大概只有三四公里的样子,但是却是大明的第一条水泥路。

  作为京师城北通往长江码头的主要城门,仪凤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年中大量的马车,货车穿行,即使是以砖石进行了铺垫,但是朝廷依旧需要每年数次对这条道路进行维修。

  否则就会形成大量下陷的车轴印,一但下雨天就会造成雨水淤积道路阻塞的情况。

  选择这条路作为第一条水泥路的实验之地,这也是周忱几经思考后的结果。

  毕竟水泥路的效果目前来说只是推测,一切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时,所有事情都无法盖棺定论。

  而将这条关系这长江漕运的道路作为选择,即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对水泥路的考验。

  而且这条道路很短,施工的期限就会变短,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出结果。

  而经过数日的测绘,这条水泥路也是基本规划完毕。

  为了不影响到漕运,在顾佐这边的配合下,原本的道路旁边再次被规划了一条宽二十米,长达两公里有余的水泥路。

  一些应天的民夫也被建筑公司雇佣,对这条刚刚规划出来的水泥路进行基础的整平,以及路基的清理和修建。

  不同于以往由兵卒看管民夫,建筑公司这边则是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