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节 全面战 2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部展开顽强抵抗。香河县和宁河县在攻防双方的血战中迅速化为了天昏地暗的废墟瓦砾,尸山血海间,进攻的日军和防御的国军犹如两股钢铁浪潮般撞击在一起,杀声震天、血肉横飞,两县齐齐变成不断吞噬人命的血肉磨坊,光是第一天,国军就伤亡了将近两万人,日军也付出五千余人的死伤代价。

  蒋纬国虽然不在平津前线,但他跟在前线的杜聿明等人一样时刻密切地关注着这场风云狂起的平津会战。让蒋纬国感到欣慰的是,日军在会战中不太具备空中优势,日军轰炸机群狂轰滥炸国军的场景在战场上很少出现,不过,日军在重炮、战车、兵员素质、弹药补给等方面仍然具备着强大优势,国军在爱国精神刺激下,士气不输给日军,同时拥有平津冀北的上千万本国民众的支持,但是,国军不太具备地理优势,因为平津和冀北处于华北大平原上。离开城市本身,国军在野外与日军展开厮杀只能靠战壕,当日军战车群漫山遍野地冲过来时,当日军炮群轰射出的炮弹犹如雨点般落下来时,依托战壕的国军确实难以抵挡,打得很艰苦。

  除此之外,蒋纬国也在平津战场上发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况:越是嫡系部队,就离最前线越远,位置就越安全。国军在平津战场上的五十多万大军主要分五种:中央军(薛岳的第19集团军、汤恩伯的第13军,以及蒋纬国的第918团和第10炮兵团)、大西北军(宋哲元的第29军、孙连仲的第1军团、庞炳勋的第40军)、小西北军(冯钦哉的第7军以及孙蔚如的第38军)、东北军(万福麟、于学忠、刘多荃、吴克仁、缪澄流、何柱国的6个军)、晋绥军(孙楚的第33军)。虽说宋哲元是前线总指挥,但他肯定指挥不动中央军,他也不会把他自家的第29军顶在最前面,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已经被软禁,小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已经被放逐海外,这两支部队没有领袖在上面罩着,没有强硬的后台靠山,自然成了没娘的孩子,于是被推到香河县、宁河县第一线跟日军死拼;孙连仲的第1军团和庞炳勋的第40军毕竟跟宋哲元一起出身于大西北军,大西北军领袖冯玉祥是军委会副委员长,虽说已经没有实权,但余威尚在,宋哲元看在昔日情分上,也会照顾孙连仲和庞炳勋的,因此这两支部队被放在第二线;中央军直接受蒋介石遥控,我行我素,根本不睬宋哲元的调遣,当然不会在最前线,晋绥军听命于阎锡山,也不睬宋哲元的调遣,都没到平津去,而是落在保定磨磨蹭蹭不上去,任凭宋哲元一天十封电报催促,孙楚也装聋作哑。当然了,比东北军和小西北军更惨的部队还是有的,就是孙殿英的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