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68章 约见_重生风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下制作成本与发行成本,基本可以算出大致盈利。

  邵义夫通过《杜丝先生》赚了大钱,他心情特别高兴,掰着指头给丁贤算起账:“今年邵氏投资了三十部片子,目前上映了二十七部,香江票房总共卖了4570万港币,台岛与南洋上映二十二部,票房加起来卖了将近三千万港币,这些地区都有邵氏投资的电影院线,片子可以自产自销,但票房还要扣除成本,利润勉强有30%。”

  照此来算,邵氏全年拍摄的港片利润只有两千万港币。

  但邵氏是东方好莱坞,并不面向南洋出口,邵氏电影能够远销欧美,每年都有海外片商来购买邵氏版权,不过版权费卖不出高价,南洋以外的出口盈利,每年不到一千万港币。

  其实邵氏现今的盈利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每年能赚几千万港币,这已经是中等规模财团的实力了。

  假如今后每年都能盈利这么多,邵氏影业根本没有关门歇业的必要,但前世邵氏为什么在1986年宣布停产呢?

  原因是香江电影市场的制片成本在不断增加,这是所有电影公司都在增,不止邵氏一家,但其它电影公司投资了大成本,却能搏出高票房,尤其是新艺城与嘉禾,两家制作的港片屡屡打破票房记录,邵氏却屡屡扑街。

  成本在增加,票房却不增,结果自然是面临巨额亏损,邵氏今年的利润率勉强可以达到30%,往后就不行了。

  前世从1982年新艺城推出《最佳拍档》后,邵氏就陷入了亏损,每年制作三十几部电影,一大半都不赚钱,以前邵氏可以薄利多销,即使一部戏赚上几十万,也能确保邵氏平稳运营下去,但是随着香江影市的竞争越来越大,邵氏连薄利多销也已经做不到,最终只能关门大吉。

  不然还能怎么样?难道要把棺材本都赔光赔净吗?主动停产对于邵氏是最好结局。

  如今这个年代,因为新艺城没有召集到七位有才华的电影人,导致他们实力大减,邵氏不用担心来自新艺城的竞争,却要直面比新艺城更加强大的荷东电影。

  即使邵义夫本人能够通过‘SD’的西片盈利,却未必可以阻止邵氏重蹈前世覆辙。

  丁贤随口问了一句:“《杜丝先生》一部西片的盈利,已经达到邵氏全年盈利的四五倍!邵伯伯,如果将来邵氏出现亏损,你会使用西片利润来贴补邵氏吗?”

  邵义夫人老成精,隐隐已经猜出丁贤话里的意图,他回应说:“邵氏年产量比荷东、嘉禾、协利三家加起来都要多,如果邵氏出现亏损,那就意味着本埠被荷东、嘉禾、协利或者其它什么电影公司抢走了太多市场份额,这也代表邵氏片子的质量在全面下降,使用贴补的方式无济于事,只能让窟窿越来越大。”

  如果邵氏真出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