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章 战斗民族可不是吃素的_1980之他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同样也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因为只有假设这架无人机根本就是中国人自己研发并生产的,才能解释那种种不合常理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在其他国家都找不到类似关联情报和技术的存在?为什么会有人将这样先进的设备交给中国?

  见众人都望了过来,那名技术员也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我是这样想的:从这架无人机的残骸来看,可以肯定它使用的是电池动力,这就意味着它必须要有一种大功率,大容量的高性能电池来提供动力。我计算了一下,在有限的体积和重量之下,只有一种电池可以满足它的需要,那就是我们之前在中国所发现的那种复读机里所使用的电池,除此之外,无论是我们还是欧美国家,都没有任何一种电池能满足这种长时间大功率的供电需求——所以,我认为,这架无人机很可能与之前的那种复读机是来自于同一个地方,也就是那个神秘的‘9527’。”

  9527,又是这9527。

  听到这熟悉的名字,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情报官员,表情都变得有些异样——专家们想到的是复读机上所用的那些电子技术,似乎还真是唯一一款最接近无人机上的电子技术的产品,虽然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如果是作为军用品与民用品的对比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情报官员想到的则是一连串的失败——为了弄清9527的真相,同时也为了获得这种金属电池的相关技术资料,情报部门都已经搭进去好几个安插在中国境内的内线了,损失之大甚至都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情报搜集,却几乎没有任何有用的收获,现在又扯出这么一架技术含量更高的无人机,这难不成还得继续往里面砸人?照这么下去,就是把整个苏联在中国的情报网都搭上,也不够砸的啊!

  不过这名技术员提出的观点,倒确实很有几分道理。

  众人窃窃私语的议论着,不少人显然都很认同这一看法:谁都知道,用于侦察的无人机体积越小,就越不容易被发现,可为什么世界各国致今也没有谁真正研发出一款能如此小巧,甚至比玩具航模大不了多少的无人机?除了电子方面的技术限制,无法将内部的系统部件做得像这架无人机一样小巧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力方面的限制。

  以美国和苏联为例,两国目前装备和使用的无人机都是采用的内燃机为动力——不是不想用电力驱动,谁都知道电力驱动的结构更简单,也可以做得比内燃机更小巧,但在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之前,现有的电池根本就不可能支撑这些发动机长时间的运行。

  之前众人是没注意,但此时经技术员提醒,才猛的意识到:这款无人机既然是采用的电力驱动,也就意味着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