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8章 特色屯耕戍边政策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族身上。

  但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没有被刘盈所解决。

  “安东,能种地······”

  “——草原怎么办?”

  “——真要像历史上的汉武帝那样,在草原上种田?”

  “会不会稍微蠢了点··········”

  满是愁苦的发出一声呢喃,端坐于御榻之上的刘盈,一时间也有些唉声叹气了起来。

  这个问题,是刘盈目前关注的主要问题,且没有之一!

  因为屯耕戍边,最开始的初衷,就是通过屯耕团这种‘敌人来了能打仗,肚子饿了能种地’,即能自己保护自己,又能自己喂饱自己;

  能长期驻守边墙,又不需要中央输血的特殊体制,来确保边墙防卫力量充足的同时,不需要对中央财政,造成太重的负担。

  就拿如今,汉室陈列于长城一线的北方卫戍部队距离:如今汉室,在北方长城一线,总共部署了超过二十万人的部队;

  而这二十万人,甚至都不足以保证边墙安稳,顶多只能保证匈奴人南下入侵时,汉室能尽快‘发现’。

  至于及时阻止起有效的防守,却绝对不是这二十多万人,所能做到的了。

  原因很简单:匈奴人来,就肯定不会来百八十号人!

  要么,是五百到一千人的规模,在边墙偷鸡摸狗,这样的‘入侵’,汉室不用在意,也没法在意——等有人发现这个被洗劫的村庄,匈奴人早就跑回草原了。

  再或者,就是想去年秋天,那场差点葬送匈奴左贤王、历史上的老上单于——挛鞮稽粥的马邑之战一样,以数万到十万之间的规模,南下攻打边地城池。

  而面对这等规模的匈奴骑兵集群,汉室陈列于边墙的二十多万边防部队,却根本无法阻止起任何有效的防御。

  ——因为这二十万人要防守的,不是一个村、一座城,而是汉匈边界上万里长的整个北方防线。

  二十多万人,分布于上万里长的方向,每五十里,也才只有区区一千人。

  而一千边防战士,在数万匈奴骑兵面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躲进城池当中······

  但也恰恰就是这二十多万边防部队,曾经让汉室中央,肩负起了极为繁重的财政压力。

  因为这二十万‘根本挡不住匈奴人,只能提前示警’的边防部队,光是每年的军粮,就需要长安中央送去五百万石!

  而为了将这五百万石粮食,送到长城一线的每一处关隘,长安中央要花费的运输成本,却又是好几个‘五百万石’······

  就像过去,关中百姓常说的那样:要想让一个民夫,把一石粟米送到边墙,就要让他带着三石粟米出发。

  但如果这二十万边防部队,都是自给自足的屯耕团模式,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不单是长安朝堂,将自此每年剩下五百万石的军粮;

  同时,也能省下价值上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