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章 袁袭_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要全修的。

  这些士子也要跟随军官学员们,出操,学习基本的格斗和战争常识;军官们也要学习文化,了解经济历史、政治地理知识。这些都属于他们的考核范围内,只是侧重不同,占比不同而已。

  对于军政学堂,李业是亲手抓的,而且投入了十二分精力,亲自担任督学。

  晚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文武分野的重要时期。因为在此之前,从汉代,到南北朝、隋唐,无论是军事教育,还是文化教育,都是被牢牢封锁在世家大族手中的。

  所以那些历史名臣才能“允文允武”

  可晚唐藩镇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

  不得不承认,五代的混乱,也是有着它的进步性。曾经被勋贵世家们束之高阁的军事指挥权,已然被出身寒门,乃至于干脆就是平头老百姓的底层武夫们夺取。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事实

  文化教育的垄断依然在世家大族手里,出身底层的武夫们,想要组织政权,离不开他们。可另一方面,世家也再难把手伸进军队,因为论打仗,他们已经干不过人家了。

  于是乎,文武分野愈加严重

  都说五代军将跋扈,不知礼义,可也没人教过人家啥叫“礼义”啊?

  五代十国,乃至宋初,涌现的诸多名将,因为出身底层,甚至许多连字都不认识。

  也就难怪到了宋代,武夫就和文盲,基本属于同义词了。

  而同样的,文化精英们也逐渐与军事技能,渐行渐远。

  李业想做的,就是从基层打通这一分野,他要让武人读书明理,让士子披坚执锐。

  这不是简单的,对汉代以来的世家精英教育复刻,而是要把这种昔日只属于世家大族的,“允文允武”的教育,普及开来。

  届时,自己下辖的每一个州,都应该设立一个类似的军政学堂。

  再配合改革后的新科举制度,相辅相成。

  李业不敢说这样的人才培育体制,能兼顾到所有士民,毕竟对于底层百姓而言,连饭都吃不上,何谈成才?

  但起码,应该兼顾到中小地主,乃至于自耕农。任何制度的进步性都是相对的,能容纳兼顾的阶层越广泛,就越进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其实明初,朱元璋就有过类似的思考,和制度实践,不过后来就走样了)

  一时间,李业的人才储备顿时倍增,嗯,以后是不是让手下,都称呼一声“校长”?

  运气这玩意,好的时候,往往能自己送上门来,等李校长在长安处理完收拢士子的事宜后,大军开拔回到邠州,李业又遇到了另一位重要人才。

  正是两月多前,自己用郑畋的书信,从淮南请来的袁袭。

  袁袭年方三十,正值壮年,作为南方人,身材却额外高,显得精瘦。

  看起来,就有种贾诩、李儒那种阴沉狠辣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