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72章 刘合营的过往_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是仗义的。

  农耕社会,加上又是人情社会。

  一直秉承着“法不外乎人情”的老刘家,只要犯事之人不是穷凶极恶之徒,他们一般都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经过世代不断积累,因此刘合营家在当地的口碑真还不差。

  等到进入新时期。

  虽然说很多治理观念和律法都有所改变,但那时候区公所也是需要向刘合营家,这种很是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城乡居民秉性,和他们之间千丝万缕复杂关系的老吏之家,来协助区公所进行日常管理。

  更重要的一点是刘合营家在旧社会、刚刚要迈入新社会那一阵子,家里失了一次火。

  这把火来的好哇,烧的及时烧的妙,烧的刘合营爹当时气的哇哇叫。

  等到后来划定成分的时候,却又拍掌大笑,很是感激那场意外失火。

  正是因为有了这场大火把刘合营家,烧的一无所有。

  结果造成了刘合营家,最后成了个“城市贫民”的成分塞翁失马的典故,又一次得到的验证。

  由于出身贫苦,虽然算不得根正,但也属于“可团结的对象”。

  于是刘合营最终就被招进了区公所的“治管办”上班,成为了一名有正式编制的公家人。

  后来,随着区领导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和治理结构越来越熟悉。

  最后刘合营被分流到“反私办”,负责打击那些见不得光的私人交易。

  正是因为这次工作上的调动,让刘合营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变:都是些过穷日子的乡亲,他们所涉及到的经济往来、卖出买进,哪有多大的交易额?

  振兴区的这些平民老百姓卖的东西没那么高端。

  无非就是张大婶提了一篮子鸡蛋,却因为贪图鸽子市场上,能比供销社收购站多卖1分钱一颗。

  所以她这一篮子鸡蛋,就没有进入收购站的柜台,而是私底下卖给了个人。

  像这种事情,让老是梦想着心心念念抓大案要案、哪怕抓那些故意破坏工农业生产的坏分子,或者是小偷的刘合营,哪里提得起兴趣?

  所以这家伙干起活儿来,那是一点都不积极。

  甚至遇到有些从山里出来,变卖点野果蜜梨,想给他自个儿凑点学费的山里小孩,刘合营不但不会去踢他的箩筐背篓。

  而且还不允许他的同事们,上前去批评对方私字一闪念、指出他这种行为是不符合规定的之类。

  刘合营他自己不去履行职责,还阻挠别人干活?

  这可就让同事们为难了:毕竟职责所在。

  要说没碰到这种事情那就算了,还能说得过去,可眼睁睁的发生在大家伙儿的眼皮底下,不管肯定是交代不过去的。

  就是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遇到的多了,渐渐的,刘合营就变得越来越不合群。

  到了最后,他和同事们之间互相看不对眼,各自嫌弃对方不上道

  这就使得刘合营平常上班的时候懒懒散散、不积极,搞得同事们不喜欢他,领导同样也不待见他。

  不过倒也不影响刘合营,继续呆在区公所里混日子。

  最终让他下定决心、敢于不要铁饭碗的事情,是去年的“搜秋”行动。

  “搜秋”,其实每年都有两次。

  这一行动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搜查生产队社员们的家里,有没有私藏棉花?

  棉花在这个时期可了不得,妥妥的重要战略物资,其重要程度只仅次于钢铁和桐油、蓖麻油。

  像那些接到了种植棉花“派购”任务的生产队,就是每年搜秋的重点对象了。

  甚至就连临近的、并没有接到棉花种植任务的生产队,同样也要接受检查。

  而且这种检查非常的严格:生产队大队长通常会在某天中午,突然通知全体社员离开自家房屋。

  大门不落锁,钥匙不随身。

  然后区公所会从别的大队调派大批民兵,在区上的干部带领下,前去生产队里挨家挨户的检查。

  这检查可不得了,那才真叫看一个仔细!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