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有肉的外公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三五斗》,但是斗是什么样子的,却没见过,

  等穿到这个时代,却发现斗这个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四四方方一个木盒子,但没有盖,下面小一点上面大一点,像是个倒过来的金字塔,

  当然是只有下半截没有塔尖的那种。

  而且斗有两种,一种是盛粮食用的,不防水,还有一种是盛酒用的,滴水不漏,

  整个斗完全是榫卯连接,也就是在两个木构件上用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拼接起来,尤其是盛酒用的斗,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有的人家买米的时候也会带自家的斗过去,称准不准,用斗量一量就知道,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陈家舀米用的就是斗,

  陈建国舀了一斗米倒在筲箕里,随后又提了个小凳子,坐在奶奶旁边,怀里抱着筲箕,米斗搁在脚边,择好的米就放在斗里,

  外公外婆看到这副小大人的样子,乐呵呵地笑得合不拢嘴。

  陈建国泰然自若,一边择米,一边听他们聊着家长里短,

  等一斗米择完,他也把外公家的情况听了个大概。

  首先,母亲和父亲一样,都是家里的独苗,那自己就没有舅舅可以薅羊毛了。其次,外公是县里祖传卖肉的,平日里去乡下收猪,赶回家杀了卖肉,也就是话本小说里常说的屠户,

  所以当年去乡下避难之前,就跟爷爷认识,

  要不然,那年头往乡下避难的人那么多,怎么不见爷爷帮别人呢,

  必须是熟人才说得过去啊。

  现在呢,天下太平了,依然操着老本行,不管刮风下雨,每日里都赶着骡车去乡下收猪,把猪拉回来后杀猪去毛,鲜肉便鲜卖,下水则交给外婆清理干净,做成下酒的卤味,

  有时候卖不完的鲜肉,自然也都变成卤味,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靠着不卖隔夜肉和平价卤肉的口碑,又有着码头的便利,马家肉铺在县里的生意一直不错,很多码头工人都是肉铺的常客,

  同时,这也是家里餐餐有肉的原因之一,

  外公是卖肉的,家里能少得了肉吃么。

  但是今天,外公却似乎有点忧心忡忡的样子,

  “唉,也不知道这个生意还能干几天哦。”

  奶奶一听,不禁有点好奇,“干得好好的,怎么就不能干了?”

  外公张张嘴,正准备说话,这时候,巷子口传来一声吆喝,

  “老马,来得够早的啊。”

  不用转头看,就知道是爷爷他们下班回来了。

  果不其然,和中午一样,大爷爷走前头,爷爷落后他半个身子,后面跟着并排走的陈速羽和马秀英,

  陈建国把择好的米倒进一口小米缸,再从厨房出来,他们已经到了家门口。

  家里来了客人,就没人再管陈建国这个小家伙了,

  寒暄的同时,放东西、洗手擦脸,不一会儿,所有人都进了餐厅,

  中间的小方桌上面,盖了一张圆桌板,

  圆桌板平时就靠墙放着,有客人来的时候,才会擦干净摆上,

  和中午一样,陈速羽从工厂食堂买了几个菜,加上外公带来的几个卤菜,奶奶只需要炒两个小菜,再煮一大锅米饭,打上一壶酒,便可以开饭了。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