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改正和继承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通过不同地方的摸索、实践、反思、调整,最后找到了一种最合适的方式,才确定下来的!

  相比调整变化,对苏联的教育制度也有很多东西继承保留了下来,

  比如教学模式,再比如

  成绩单!

  不过一个成绩单,也让咱们玩出了花样,最开始是打分数,后来不打分了,七十年代换成优秀、良好、合格、差四个等级,再后来八十年代又换成分数,再再后来又换成等级……

  还是那句话,“因地而异”,不管哪个年代的成绩单上出现什么情况都不奇怪。

  再回答那个问题,成绩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答案就是,1950年!

  这是全国各地统一的,

  到了现在,成绩单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整整五个年头,早已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

  看着张先生手里的那叠成绩单,这些才四、五、六、七、八、九岁的孩子,一个个瞪大眼睛,脑子里出现了很多画面,

  包括但不限于:红烧肉、鸡腿、牛肉面、糖画、冰糖葫芦、鞭炮……,以及竹棍、木棍、皮带、绳子、鞭子、大脚丫子、巴掌、小黑屋、饿肚子、罚站……,

  等等等等。

  张先生走进教室,将成绩单放到讲桌上,双手扶着讲桌的边缘,抬起头正色说道,“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有的同学考得很不错,比如陈建国,就考了双5分。”对了,现在的成绩还是5分制,到了60年代,为了与高考接轨,很多地方改为百分制,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小学阶段保留了5分制的,直到80年代才逐渐统一,

  后来中学阶段的分数越来越多,初中就有120分,到了高中单科总分都有150分了,

  那为什么大学不搞200分,又退化到了5分呢?想不通!

  如果要将5分换算成未来的100分,大约就是,5分可以等同于90分到100分,4分等于80到90分,3分直接等于60分,知道3分是及格线就对了,

  3分以下,竹条伺候!

  其实跟后来大学里的5分制绩点差别不是很大,当然也有一些,比如没有小数点,就是一个整的分数,

  这样想拿5分,就特别不容易。

  所以,当同学们听到张先生的话,纷纷看向陈建国,流下了羡慕的口水,

  他晚上回去肯定有好多好吃的!

  陈建国倒是淡定得很,不就是双5分么,哼,别说一年级,现在让我去考六……五……四年级的,都不在话下!

  高小的真不行,算术还好点,语文里面有好多时代特色的课文,他学都没学过,怎么考5分呐?!

  张先生还在说着,“有考得好的,也有考得差的,考好的同学需要戒骄戒躁,虚心保持,争取下次继续考出好成绩,考得不理想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丧气,

  小学一年级,还是打基础的时候,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否牢固,决定了你们以后的学习成就,

  但是基础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打好的,有的人可能快一点,也有的人可能慢一点,慢的不要着急,找准自己的不足,努力追赶,也有成功的那一天。”

  说完之后,张先生便拿起成绩单,“现在开始发成绩单,第一名,陈建国,双5分。”

  陈建国赶紧跑上去,双手从老师手里接过成绩单,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喜滋滋地回到座位上,

  “第二名,马文英,语文4分,算术5分,还需努力。”

  马文英哭丧着脸,完了,今年过年只有稀饭吃了!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