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章 发衣服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只认识自己的名字而已,即便是上去了也看不懂啊,

  于是只能在下面大声议论,是不是要发衣服了呀?那上面的字是不是名字呀?

  马文英眼珠一转,转过头对着趴在桌上的陈建国小声问道,“陈建国,老师也去你家收衣服了吗?”

  陈建国垮着脸,有气无力地说道,“收了。”

  心里默默加了一句,不仅收了,还把自己两身正在穿的衣服给收走了,

  好家伙,如果不是老师姐姐挑不动担子,恐怕自己那一柜子衣服,能一件都不剩,最后也只剩几件新衣服逃过毒手,

  这也太狠了吧,天高三尺也不过如此!

  听见陈建国的衣服也被收了,马文英点着头叹了口气,“我姑姑也去我家收衣服了,把我哥我姐还有我的衣服都收走了,好多呢!”

  陈建国眨眨眼,这怕是有大动作吧?!

  随即视线瞟向梅映雪,只见这丫头依然穿着王婉茹的那件厚外套,像只小猫儿似的缩在板凳上,但看她的姿势,陈建国分明能想象到,此时她一定用羡慕和期待的眼神看着那堆衣服,期待里面会不会有她的一份,

  而看刚才老师们抬的那两包衣服,一大捆里面是用布条扎起来的一小捆,再看数量,分明是每人都会有一份,

  此时此刻,陈建国有点理解为什么老师姐姐比周扒皮还狠了,

  不搜刮这么多衣服,哪来的衣服去分呐!

  不过,

  学校里很多都是棉纺厂的职工子弟,就像自己这种人,根本就不缺衣服,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陈建国眯着眼睛,眼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片刻后,他猛地转头看向梅映雪,霎时间想明白了,学校这么做的用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为首的便是传道,道,就是道理,也是道德。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

  道理、品德从何而来?

  便是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来。

  如果王婉茹和张先生收集了衣服,只给梅映雪他们这批插班生,那除了他们会很开心这一个结果之外,或许还有另外两种可能性,

  第一,其他没有收到衣服的同学,会对他们生出嫉妒、排斥心理。

  虽说这里是棉纺厂子弟小学,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棉纺厂的职工子弟,还有其他单位,甚至是没有单位的普通人家的,比如他们班上的林大河,就是连家渔船家的孩子,

  对棉纺厂职工很常见的衣服,对他们来说却未必常见,

  至少林大河身上的那件棉衣,应该就是他哥哥或姐姐穿过后传下来的,好些地方都打了补丁,可见其家庭并不富裕,

  而林大河之外,还有似乎更穷的,甚至比梅映雪他们也不遑多让,

  只给这些插班生,不给那些人,让他们会怎么想?!

  这便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另一个,则是梅映雪他们收了衣服,然后发现,除了他们有,其他人都没有,未必不会生出一种被救济的自卑心理,

  这些还未经历过社会的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幻想,可当他们发现,自己跟身边的人都不同,属于被救济对象的时候,会不会在心里蒙上一层阴影?

  可给所有人发衣服,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你有我有大家都有,那我们就都是一样的,这些问题自然就不会存在。

  而且刚才还有人看见,衣服上的布条写了名字,如果等一下梅映雪和林大河不是拿到最好的那批棉衣,陈建国能把饭碗给吃下去!

  想到这些,陈建国不禁暗暗感慨,不管这次全校发衣服的活动是谁发起的,单单从这两点出发,就足以当得起“老师”二字。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