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3章 啤酒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盘鸡蛋海苔汤,一盘炒青菜,一盘小炒肉,另外还有两碟凉菜,一碟是五香花生米,一碟是猪头肉,

  小梅从餐厅拎出一只保温瓶,手里还有个大搪瓷缸子,一杯可以装一斤酒的那种,

  杯子放在陈建国面前,揭开瓶盖,便提着保温瓶往杯子里倒啤酒。

  那啤酒是从国营饭店里买回来的,还冒着凉气,陈建国拿起杯子就先灌了一大口,舒服地哈出一口气,小梅又马上给他倒满。

  现在北京人喝的都是北京啤酒厂生产的“北京啤酒”、另外还有双合盛啤酒厂生产的“五星”牌,这两家都是民国时期就已经建立的啤酒厂,是当时北京唯二的两家,

  其中双合盛是民族资本,而北京啤酒厂的前身则是由日本人投资建立的“北京麦酒株式会社”,45年日本投降后,啤酒厂由国党接管,不到一年就转卖给北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北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啤酒年产量只有200吨,生产“飞马”牌北平啤酒,总销售处在北平王府井大街130号。

  到了1953年改制,更名为北京啤酒厂,那时候起就不再使用“飞马”商标,开始生产商标图案为“北海白塔”的“北京”啤酒。当时北京啤酒作为北京特产及国宴用酒而声名显赫,这种白色商标的北京啤酒被北京人亲切地称为“北京白牌”,当时除了最有名的“北京白牌”,北京啤酒厂还生产北京鲜啤酒、北京黑啤酒、北京甜啤酒、幸福啤酒、万寿山啤酒、天坛啤酒等产品,商标上分别印上“北海白塔”、“万寿山”、“天坛”等北京著名的景点,不论北京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十分喜爱。

  但到了50年代末,粮食不够用、啤酒的产量大幅减少,只生产少量产品供应给外国专家,流入市场上的不多,

  等到运动会时期,更是将其他产品线都停下,只供应最基本的啤酒,还改了商标,

  但是副食品也供应不足,老百姓对啤酒的需求量竟然不减反增,吃不上点心还不能喝口酒?

  也有办法,

  从那时候起,市面上就开始供应酒精度更淡的散装啤酒,

  由于兑水太多,老百姓将其称为“啤水”。

  但即便是啤水,也引得老百姓争相购买,

  因为是散装,要买酒的人往往是提着暖壶、端着铝锅,在饭馆前排起长队。

  但是有得买不代表一定能买上,而且那些“啤水”陈建国也有点下不去嘴,

  这个是马秀英靠着儿媳妇歌唱家的面子,跟国营饭店的人拉上关系,花了高价买来的原厂啤酒,一点水都没掺,还用饭店的大冷柜冰过。

  而且她也会做人,每次都会捎带买两盘凉菜,给他们店里冲冲业绩,

  别以为国营饭店的人就不需要业绩,可能普通工人不需要,但领导就要看这个东西了,

  事关考评升迁,马虎不得,一条蚊子腿也是肉啊,

  这样一来,马秀英反而成了饭店里受欢迎的人物。

  而且到了80年代初的时候,买啤酒搭售凉菜,几乎成了北京饭馆的标配,有的凉菜可比酒还贵,以至于许多人只能望酒兴叹。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