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1章 三个核心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应当。”

  陈建国被整无语了,连专家都不够,非得拉我一个外行?

  看到他的脸色,张团长却很认真地说道,“昨天的事情就是一个正面例子,现在知道这件事的人,对你非常信任,如果你不参与进来,他们就不会放心,所以,你的责任很大啊!”

  陈建国抿抿嘴,“知道了,我一定会把好关。”

  ……

  从张团长这里出来,绕路去了小梅办公室,跟她打了声招呼,享受了一番女同志们的调笑,陈建国便骑着黑老鸹突突突地直奔电影厂,

  所有采集回来的胶片素材都在那里,等待陈建国导演动手剪辑。

  两个单位离得不远,骑着车十几分钟就到。

  办完手续,便开始选片,

  他的方式就是看电影,所有胶片早已经冲洗出来,直接拿放映机看,然后拿着笔记本记录,

  张团长说的没错,各省军区提供的素材还真不少,多的像东北那边,一家就有300多分钟,少的也有100多分钟的片长,

  要知道这时候的胶片可不好买,当年拍电影《小花》的时候,胶卷的成片比例就是1:1.1,也就是说,整部电影片长100分钟,给他们的胶片就只有110分钟,如果没能用这110分钟的胶片拍出电影,导演就需要背责任。

  这么一对比,就知道耗费这么多的胶片有多可怕!

  陈建国心里默默吐槽,浪费胶片也就算了,关键是浪费我的眼睛啊!

  保护视力从我做起,他很快便做了一个决定,每天只看100分钟,然后他只管记录需要的片段,粗剪工作就交给电影厂的职业选手。

  与此同时,《地动山摇》的电影剧本也在紧张编写之中。

  尽管有原著和话剧作为参考,但电影厂的编剧还是不敢轻易下手,这年头,即便有上级的批准,电影也不是那么好拍的,

  他们在琢磨了几天之后,便找到陈建国这里。

  陈建国现在泡在电影厂的时间比文工团还多,嗯,除了接送小梅上下班,好像文工团那里也没别的事了,

  于是就在电影厂跟编剧们讨论,“我个人觉得,拍这部电影,必须要抓住三个核心。”

  编剧虚心请教,“哪三个?”

  陈建国掰着手指头,“第一个,必须要突出上级的领导作用,所有行动都必须在领导的关怀下开展,并围绕领导的精神执行各项工作。”

  编剧眨了眨眼,沉吟两秒,果断点头,“懂了。”

  其实道理他早就懂,只不过作为一个老电影人,还想着能不能坚持一点底线,这才想到拉陈建国入伙,帮忙分担一下压力,

  却没想到这位年轻人比自己还没节操,竟然比自己还更早放弃原则。

  然后继续请教,“第二个呢?”

  陈建国正色说道,“第二个,就是要展现我们子弟兵铁一样的纪律、火一样的斗志,令行禁止、勇往直前,不管前面是天坑还是火海,都绝不退缩,一心只想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

  编剧毫不犹豫地点头,相比第一点,这个完全可以说是应有之义,理解理解。

  “第三个,”

  陈建国眨眨眼,继续说道,“就是一定要专业。”

  编剧想了想,“你是说地震知识要专业?”

  陈建国摇摇头,“不止,是所有的工作都要专业,比如刚才我说的天坑火海都要往里跳,跳归跳,但怎么跳却有讲究,这种讲究就是营救工作的专业性,咱不能让子弟兵白白送死啊,对不对?

  再就是你刚才说地震知识的专业性,这个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

  他说着叹了口气,“咱们这部电影怎么拍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当地震危险来临的时候,应该怎么去避险,地震发生以后,又该如何自救、救人,必须要做到一点,这部电影才有价值。”

  听到这里,电影厂的几位编剧终于回过神来,

  敢情前面的两个都是在为最后一个保驾护航啊,没有前面两个,老百姓怎么能看得到最后一个呢?!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