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章 难得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为难他了,而陈家其他人更是连读报都有些困难,

  对了,张先生脑子里突然想到一个人,刚准备问,是不是王婉茹教的,

  便听见陈建国说道,“是我在刘瘸子的旧书店看书的时候,听他讲的。”

  竟然是刘瘸子?

  张先生颇有些意外,不过想想又觉得正常,那刘瘸子平日里行动不便,只能守着个旧书摊,最爱与人讲古,碰着小孩子,给他们讲讲古诗也属应有之义,

  只不过小孩子心思不定,听他讲故事的多,能记住的却没几个,没想到这个陈建国倒是记得住。

  想到这里,张先生终于笑了一下,点头说道,“你能从生活中学习,这点很好,”

  说着抬起头来,看着同学们说道,“尔等须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在生活中,也要多看多想,能从他人一言一行中有所得,便有一分欢喜,这一点上,大家应向陈建国同学学习。”大風

  哎哟妈耶,这话说的,

  陈建国小朋友都有点脸红了,

  然后就听见张先生说道,“不过,陈建国你嘲笑同学,此点不可取,当时刻警惕,不可骄纵自大,你可明白?”

  陈建国赶紧低头认错,“明白,我记住了。”

  这就是给颗甜枣再打一棒子?你弄反了啊先生!

  再瞟一眼同桌,刚才因为发现他偷笑而气鼓鼓瞪着他的马文英,被张先生这么一说,竟然也不生气了,反而有些脸红。嘿,女汉子害羞,难得!

  张先生见陈建国态度良好,便点点头走回讲台,随后示意两人都坐下,才继续说道,“马文英有自己的理解,这点也很好,虽然有些错误,但大家不要嘲笑她,你们还都是学生,学生有所不知,并不可耻,然需知耻而后进,方为进学之道,你们可记住了?”

  同学们背着双手端坐着,齐声喊道,“记……住……了……。”

  随后,张先生又将这首诗解释了一遍,和陈建国讲的差不多,接下来便让同学们自己背诵,有不会的也可以问他。

  这时林大河突然高高地举起右手,

  张先生额头轻抬,“林大河,你有什么问题?”

  林大河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这首诗是讲农民伯伯的,那有没有写打渔的呢?”

  打渔的?

  张先生扶了扶眼镜,想起来他是渔家子弟,便没太在意他的冒失,看着他说道,“自然是有,不过学习当循序渐进,日后你自可学到。”

  林大河却没有坐下,而是继续说道,“老师,能不能先教我呢,我想学。”

  张先生不觉有点意外,这个学生平时可不像调皮的孩子啊,今日为何如此反常?

  便问道,“这又是为何?”

  林大河突然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扭扭捏捏地说道,“我,我想学会了,回家背给爸爸听。”

  一听这话,张先生不禁连连点头,“此乃孝顺之道,难得,难得!”

  陈建国收回看向林大河的目光,转移到张先生身上,只等他一声“要向林大河同学学习,记住了吗?”便说一声,“记住了!”

  但是张先生并没有说这句话,而是直接对着林大河说道,“那我就再教你一首诗,”

  随后看着其他人,“大家也跟着一起学习。”

  说完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写了一首诗,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