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8章 插队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结束到50年代末期,

  由于西方对内地的封锁,使得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受到很大的打击,同时国内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溢出,香港的工厂数量却大幅增加,工厂数量从不足一千家猛增到接近五千家,

  为了谋求生存,这些工厂不得不将目光往境外转移,整个东南亚一线都成了香港的市场销售范围,而香港与这些地方的紧密联系,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

  在这些工厂里面,数量最多的就是承接了大量来自珠三角和上海的纺织工厂,1959年,纺织制衣业工人占全港制造业工人的40%之多,这些产品被销往英国、欧洲和美国等地,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1959年英国本土限制香港纺织品进口,1961年美国和当时的欧共体又对香港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大量企业主不得不进行转型,电子、玩具、塑料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这就是香港制造业的第三个时期,转型期。

  可转型的人多了,市场却还是这么大,竞争自然也会加剧,

  也就是这个时间点,陈建国怂恿霍先生投入巨资也进入了制造业,而且还选择了电子这个切入点,再加上发达国家为了争夺市场,正在向东南亚进行产业转移,可想而知,一个新工厂加入进来,会对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

  再听听霍先生后面的话,果然证实了陈建国心里的猜测,

  各大厂家对香江实业几乎是闻风丧胆,这边产品刚刚下线,那边就开始降价,这种粗暴的手段,竟然让在座的十几位精英犯了愁,

  以本伤人吧,不划算,香江实业公司本来就是新入行,几乎所有同行都对这家霍老板的新公司提高警惕,再用这种惨烈的手段跟同行争夺市场,极有可能会造成全行业联手抵制,

  霍先生神通广大,那是因为他以前超然物外,从不参与任何竞争,反而交游广阔,在很多大公司都有股份,自然人人都给他面子,

  但要是他来抢自己碗里的饭,这个面子还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听完霍先生的话,陈建国沉吟两秒,站起来说道,“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三个。”

  说着便转身去拿白板笔,

  而霍先生和众多精英顿时面面相觑,

  他们头疼了好几个月的事,到陈建国耳里还没有一分钟,他就想出了三个解决方案,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陈建国先在白板上写了两个字,“插队。”

  转过身看着众人,笑道,“市场就好像一个电影院,所有的厂家都想进到里面,而且是谁先办厂,谁就先占了一个位置,就跟排队差不多,是不是这样?”ÿïqujj.ċö

  众人想了想,觉得好像也没什么毛病,便都点了点头。

  其中一人便问道,“那你写的插队,就是插到前面去?”

  陈建国刚点头,

  另一个人就满脸不解地说道,“可是这条队伍都已经排好了,谁先来谁后来,早已经形成规则,先到的厂家肯定不会允许后来的人插队,我们要怎么做呢?”

  陈建国耸耸肩,“电影院又不是他们开的,我插队需要得到他们的允许吗?”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