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1章 喜讯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脸跑过去,“去去去,赶紧走。”

  随后嘭地一声将门关上,外面只传来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

  关好房门,她刚转过身,陈建国就帮她把背包拿下来,

  梅映雪赶紧抢过去,拿到里间放好,出来后挨着他坐下,“什么时候来的?这次待几天?”

  陈建国拉着她的手,笑着说道,“今天刚到,这次来了,就住下了。”

  梅映雪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什么意思?”

  陈建国拿出工作证,“看看,以后我也是你的战友咯。”

  梅映雪满脸惊愕地接过去,将工作证打开,看到果然是他的名字和照片,转身就搂住他的脖子。

  陈建国轻轻将她抱住,感受着柔软的身躯,嘴角微微翘起。

  从这天起,小夫妻才算团圆,在这里安安稳稳过着小日子,

  陈建国的那首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最终还是落在梅映雪手里,

  对此其他人也没有异议,顶多回家说几句气话,怨自己老公没有写歌的本事。

  而梅映雪加入文工团三年,终于有了一首属于自己的歌,唱片是在团里录制的,从编曲到伴奏,团里可以全部搞定,录制完唱片之后,便直接在军区广播电台播放,从头到尾一条龙,完全不用其他单位插手。

  而这首歌一经发表,便迅速传遍全国,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以及歌颂农村发展成就的立场,没有任何人能挑出毛病来,

  据小道消息,听说江处长也在某几个场合夸奖过这首歌,表示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多唱农村、工业发展的赞歌,

  于是在短时间内,梅映雪便迅速走红全国,

  可惜,除了一个名气,别的什么都没有,就连奖金也没有一分,上级奖励表彰的对象也是文工团,而不是她个人,

  倒是她的工作轻松了许多,不再需要经常下基层,一个月下一两次,都是当天去当天回,其他时候就守在团里,等为上级领导表演的通知,

  这是优秀歌唱演员和舞蹈演员才有的待遇,只要再熬几年资历,她就可以往上升一升了。

  相比春风得意的梅映雪,幕后功臣陈建国却低调得没人知道他,

  词曲作者他用的是本名,相比鼎鼎大名的“耳东”,陈建国这个名字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自然没有引起谁的注意,

  平时他也不用坐班,梅映雪去练功房练习唱功的时候,他就自己背着书包,跑到区里的图书馆查找资料,为创作积累素材,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宏伟目标,要在几年后写出夹带私货的《大国崛起》,要写这样一本包含了政治、历史、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多种元素的综合型著作,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长时间的积累学习必不可少。

  如此冬去春来,转眼便到了5月份,

  经过每日的辛苦努力,终于传来喜讯。

  咳咳,

  梅映雪怀上了。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