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内循环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投入和时间积累,以香港的人才数量,恐怕远远不足以支撑起香江实业拥有自己的技术体系,最多只能搞出几项专利、参与到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当中,不至于完全受制于人,但想成为行业领军者,绝无可能,

  想要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跃升成为技术密集型公司,自己独有且被市场接受的技术体系必不可少,

  而不管是研发还是市场,内地无疑都是最佳的选择,或者说,是唯一的选择。除非,……”

  说到最后,他突然笑了笑,“如果霍叔只打算造出一个财团,自然不用这么麻烦,围绕工业区建设生活区和商业区,将不毛之地打造成为一座独立小镇,这样的地产开发模式,一样能达到目的。”

  霍先生眼睛皮微跳,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围绕工业区建设生活区和商业区?什么意思?”

  陈建国微微一笑,说道,“香港弹丸之地,加上港局没有开发新界的心思,所以毫无疑问,在香港最具升值空间的行业绝对非房地产莫属,其次便是依附于房地产业发展的金融业,

  而房地产的本质终究只是居住属性,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在一个‘人’字上面,霍叔大可以在九龙荃湾一带大建工业园,按照不同产业分成不同的园区,然后在园区中心位置兴建房地产项目和商业项目,住宅项目售卖,商业项目租赁,这些工业园区的工人就是最天然的消费群体,

  他们没钱,你可以成立银行给他们贷款,然后让他们慢慢打工还钱便是,他们有钱发了工资奖金,也可以就近消费。一大批原材料拉进来,变成完整的商品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钱最终都流进同一个口袋,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内循环系统。”陈建国耸耸肩,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低头笑道,“趁着二十年的香港经济发展期,这个模式下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工人努力二十年,收获了一套房和美好生活,而您则收获了一整座商业城,也有可能是几座。”

  他轻轻放下酒杯,抬起头看向霍先生,“只要香港房价不崩,这个财团就不会倒,甚至即便是房价崩了,只要那些工人家庭还在,有人就有消费,这里的商业体系依然能够维系,这就是我说的,工业园带动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模式。”

  霍先生听着陈建国的话,脑子转得飞快,过了一会儿说道,“你这个模式,比单纯的炒房效果要好很多啊!”

  陈建国笑了笑,“单纯的炒房,是从购房者兜里搜钱,而这种内循环模式,是先把钱发给他,再想办法收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劳动收获了房子、家庭和享受,您收获了财富增值,连政府也享受到了税收增长,当然要比单纯的炒房效果更好。”

  等他说完,霍先生缓缓点头,随即看着他笑道,“如果我不答应跟内地搞技术合作,你是不是今天不打算把这个模式讲给我听?”

  陈建国摇了摇头,“我现在不是已经讲了么,而您还没有说要合作呢。”

  霍先生哈哈一笑,举起酒杯说道,“花一点钱就能买来技术,这么好的事,我为什么不干?”

  说着伸出酒杯,跟陈建国碰了一个,正色说道,“只要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捐钱都可以,何况还能有得赚,以后再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你只管开口。”

  陈建国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