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4章 心结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我闲着没事做,便学了些手工活。”

  张先生不禁感叹道,“你倒是个有意思的人,不上学了也不写书,反而去学做木工了。”

  “我看学木工也挺好,”

  冰心先生说道,“现在我们不也要学习劳动了么,他学做木工,还是个技术工呢。”

  大家又是一阵轻笑。

  笑声停下,臧克家先生问道,“听说这个农场,是你带人开出来的?”

  “对,”

  陈建国点了点头,笑道,“当时我看县里运动会乱成一团,怕出什么事,就站出来当了领队,”

  顿了一下,又解释道,“我大爷爷是县里棉纺厂的副厂长,县民兵师师长,外公在肉联厂工作,外婆在食品厂,我自己也有一点成绩,所以跟各个单位的子弟关系都还不错,别人做领队他们不服,我做却没有意见,

  一直到下乡之前,县里的运动都是我在领导,总算没闹出什么大事,不运动的时候,我就带着他们开荒,如果能有点收成,也能稍微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

  听到这话,几乎所有人都连连点头,还有人感慨地说道,“功德无量啊。”

  陈建国闻声望去,却没看出是谁在说话,

  大家嗑着瓜子喝着茶,陈建国一直在回答他们的问题,

  直到他们都问完了,他才说道,“各位先生在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没有?”

  几乎所有人都摇头,“没有没有。”

  顿了一下,沈从文先生苦笑着说道,“老了老了,还能有机会到乡下来学习,吃穿也不愁,即便老妻不在身边,却也在另外一个大队,相隔不算太远,得闲的时候走着也就过去了,

  唯一让我挂念的,就是我在北京书桌上的稿纸,我因为一切学习都为了应用,所有常识都是从实践学来,再结合文献作综合分析,这工作分门别类的总结,不仅对于本单位同志搞陈列、说明、鉴定、登记等工作有用,对于编《通史》《文化史》《美术史》《工艺美术史》,以及许多专题教材的编写,大致都还有点参考价值,

  如果能回到那个二丈见方原住处,把约六七十万字材料亲手重抄出来,配上应有的图像,上交国家,再死去,也心安理得!”

  听到这话,刚才还颇为热闹的礼堂又安静下来,

  这次他们出来匆匆,只来得收拾几件行李衣物,其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带,也不能带,如果说有什么让他们一直放不下的,大概也就是那些饱含心血的作品,

  沈从文先生的挂念,何尝不是他们所有人都心结。

  陈建国也苦笑不已,如果换成别的事,比如需要什么物资,他还能想想办法,但是这个事情,他确实是爱莫能助。

  别说他人不在北京,即便在,……

  呃,倒是可以当一回梁上君子,帮他把资料取出来,可现在不是不在么,也就只能徒呼奈何。

  再说一个沈先生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他去了历史博物馆宿舍取资料,其他人的又该怎么办呢?

  这里可是聚集了整个文化战线的人,他哪里帮的过来啊。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