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1章 先进集体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咱们只能睡大通铺,别想有这么好的条件。”

  最后指向后山,“这里是重点,在后山养殖鸡鸭猪,也是陈建国提出的建议,小鸡、小鸭和猪仔是他去公社买的,然后拉着板车翻了四座山把这些东西带回来,

  鸡窝、鸭棚、猪窝也是他动手建的,平时鸡鸭有了点什么毛病,是他在治,他住在后山,也是为了守护这片养殖场的安全,

  就去县里谈果树苗那次,我们几个人代班巡逻守山,结果鸡鸭各丢了十几只,只有他守山就没事,也是从那天起,他才主动提出住到后山。”

  说到最后,方学大看着他们这些人,正色说道,“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没有,连住的地方都是在老乡家里,吃饭也是半饱不饱,

  短短三四个月时间,陈建国就带着我们开拓出一片基业,都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就挖坑种树的人,我们顶多算浇点水施点肥,

  就连你们报到那天吃的肉,还有后来的肉,也是他去后面的深山老林里打回来的,

  你们问他有什么贡献,现在搞清楚没有?!”

  听到这些,所有的新知青顿时肃然起敬,之前的一点不满和嫉妒,瞬间烟消云散,心里只有满满的钦佩。如果让一心打定主意低调的陈建国,知道方学大这么努力宣扬他的先进事迹,一定感动得热泪盈眶,对他说一声“谢谢你啊”!

  太夸张了吧,

  果园是他设计的没错,但他就动了动嘴皮子,干活儿的全都是方学大他们,西瓜地也是,他就选了个址,顺手在那里抓了两条蛇给男生们加餐,就回去忙着看护小鸡小鸭了,

  还什么买鸡鸭,拖着板车翻了四座山,咋地,你们几个没在后面推是吗?

  还有那房子,人家老师傅也没说要建大通铺啊,就是房间少了点,一间房住三四个人那种,条件也不至于太差吧,怎么到你嘴里就跟受了多大虐待似的。

  吹牛不上税,就往死里吹是吧?!

  可惜,这时候他还在林子里打猎,为晚上的营养餐做准备,完全没听到方学大替他宣扬,否则肯定留着猎物不给他们。

  不过也有好处,

  有了这位先进人物作为标杆,新老知青很快融为一体,一个个都争取表现,

  老的认为自己要给新人做榜样,新人觉得老人已经打下这么好的基础,自己就应该多出力,

  于是在7月份的“双抢”大作战中,知青劳动队大出风头,以“人数最多、收获最少、效率最低”的成绩,被龙山生产大队评为先进集体,获得掌声一片。

  不开玩笑,这个先进集体不是生产大队自己评出来的,而是各个生产队选出来的,

  虽然知青们的成绩最差,但是生产队的社员们对他们的态度,还是表达由衷的认可,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在担心,这些城里的孩子来了乡下,会不会吃闲饭,

  但是看看他们的成绩,已经开垦好的果园、一片养殖场,还有即将收获的西瓜地,都证明他们不是吃闲饭的孩子,

  既然如此,表彰他们一个先进集体的荣誉,也是理所应当。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