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章 再赴省城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几百斤粮票,吃得完吗?!

  但是奶奶硬要塞,他也只能拿着,

  然后,挑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便出发了。

  这次不走陆路,直接坐轮船走水路,躺个两三天就能到省城。

  出发之前,他给麦云虹先生拍了电报,应该能在他到达省城前收到。

  果然,

  等陈建国摇摇晃晃从船上下来,便在码头上看见昂头张望的麦云虹。

  陈建国赶紧跑过去,“麦先生好。”

  看见陈建国,麦云虹不禁松了口气,“你是一个人来的?”

  陈建国点点头笑道,“对,我已经14岁了,一个人出门完全没问题。”

  麦云虹苦笑着摇摇头,“你胆子真大啊!”

  随即就要去拿他的包,“来,行李给我,咱们先回家。”

  “不用不用,”

  陈建国捂住挎包,咧嘴笑道,“就几件衣服和学习资料。”

  麦云虹见确实只有一个小包,也就不再抢来抢去,便招招手,“行吧,那咱们走。”

  出码头坐公交,兜兜转转将近一个小时,便到了省城大学。

  省城大学是陈建国在这个年代亲眼见过的第一所真正的大学,之所以说是“真正的大学”,是因为跑步前进时期,有太多的大学了,就小县城都成立了两所,但教学水平和条件连中学都不如,实在有辱大学之名,跑步前进结束之后,便理所当然寿终正寝。

  相比之下,这所成立于几十年前的学校,就很有大学的风范,青山映翠竹,苍松掩红楼,一些留在学校的天之骄子昂首挺胸走在路上,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忙着观察周围环境的陈建国,甚至都没有发现麦云虹的脚步有点急促,穿过前面的教学区,后面是几排四层高、长长的宿舍楼,便是学校教师宿舍区,麦云虹的家就在这里。

  从一个楼洞进去上了三楼,穿过一条走廊,直到最尽头才停下,麦云虹开门进屋,回过头笑道,“到了这里就跟在家一样,不要拘谨。”

  陈建国咧嘴笑道,“这个您放心,我脸皮厚得很,要不然也不会过来找您。”

  听到这话,麦云虹乐得忍不住哈哈直笑。

  进来之后,陈建国简单打量了一下,很普通的两房一厅,中间是客厅,两旁各有一个小房间,客厅靠窗放着一只煤炉和案板,煤炉上还有一只水壶,看来厨房就在这里了,

  房子里没有卫生间,要上厕所必须去楼梯旁边的公共厕所,刚才陈建国经过的时候就看见了,就一间厕所,不分男女,不过里面的隔断都有门可以关上。

  即便是这样的公共厕所,在目前的宿舍楼来说,也可以算得上很有档次,

  因为至少厕所通到了每个楼层,而不是在楼栋外的某个小角落里挖个旱厕,

  即便到了80年代,房子里带厨房厕所的高档次的“干部楼”也不多见,

  据说老王开发的第一个小区楼盘,就是那种带厨房厕所的干部楼,1000多套房子,在均价高出市场价近百分之三十的情况下,仅用了一个月就销售一空,可见当时的住房条件如何,更别说现在这时候。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