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4章 等不及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很贵重的物品,却也是小县城难得一见的好货,而且不止陈建国,连沈部长和欧德丰也有,

  完了还不需要他们操心,这边就会托人将东西带回去。

  第二天上午,在地委文联大礼堂,陈建国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演讲。

  本来是安排在地委作协的大会议室,就请人在地委的作协会员参加,

  但是头天晚上,梁记者在跟陈建国沟通第二天的讲座,看了他的演讲稿之后,便立刻赶过去向孙副委员做了汇报,随后孙副委员便作了调整,要求文联下属各个机构的会员全部都要参加,地点也就换到了这里。

  和在小县城演讲的时候一样,陈建国站在演讲台后面,对着稿纸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点点自己的写作心得,我感到非常的诚惶诚恐,

  说到写作,各位任何一位都要比我厉害,我是真的没有很特别的心得可以讲,

  之所以我能发表了几篇不起眼的文章,也完全是得益于学校老师的教育、各位前辈的帮助,

  尤其是李先生的理论指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的所有成绩,都是在李先生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所以,如果说有什么心得,也是对李先生理论一点肤浅的应用。”

  听到这里,台下的人不禁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尤其是文联旗下除了作协之外的其他机构会员,都明白了为什么孙副委员会让大家都来听这场写作讲座,因为台上这位大作家耳东要讲的,表面上看是写作心得,实际上是所有文艺创作,不,应该说是所有工作中都可以应用到的根本性纲领,

  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把写作方法比作“鱼”,那么如何运用李先生的理论,那就是“渔”!

  想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满脸认真地盯着陈建国,并做好记录的准备。

  从始至终,陈建国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演讲稿,

  倒不是他怯场,主要是得把青涩少年的人设给立住,这样才能唤醒大家心底对他的好感,不至于让诸如“嫉妒”、“恨”之类的负面情绪影响到,

  那样就不好了嘛,

  所以他对下面的反应完全一无所知。

  等到将演讲稿上面的内容全部念完,会场中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陈建国便知道,和小县城一样,他在地委的演讲非常成功!

  而且,地委就是地委,人的素质都不一样,不像小县城的人,开完会就跑,

  演讲一结束,几乎所有人便往主席台涌了过来,直接站在台下就开始提问,

  “耳东,你是怎么想到将李先生的理论运用到写作中的呢?”

  陈建国眨眨眼,您该不会是地委日报的记者吧?

  然后又有一个声音响起,“耳东,你能不能说一下,如何将李先生的理论融入到舞蹈里面呢?”

  这位莫非是舞协的?

  一道道声音响起,让陈建国都反应不过来,

  只能说,地委的人们实在是太热情了!

  一团混乱中,维持秩序的人终于出现了,

  梁记者和林主编一起跑到舞台上,赶紧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急,大家不要急,下午我们安排了交流会,有问题可以先记录下来,在交流会的时候提,

  大家不要急……!”

  然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将手一挥,“小梁小林你们别打岔,这才上午,到下午还有好几个小时,等不及啦!”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