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6章 学音乐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术,并择地试验养殖。

  不过这些都跟陈建国小同学没关系了。

  在暂时缓解了食物困境之后,陈建国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节奏。

  早上起来先去民兵师部骑兵连训练场练习,

  枪法、刀法、骑术,还有跟欧德丰学的武当功夫,这些都要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练习至少一遍。

  呃,话说武当山上有正一、全真两道100多个派别,自己学的是哪一支呢?

  可惜,这个连欧德丰也是满脑子浆糊,他没问,那老道士也没说过,估计要等哪天上武当山露一手才知道自己是哪门哪派。

  然后上午在学校上课,一边听讲,一边扎着马步,屁股离开板凳不到一厘米,别人也看不出来,手上则拿着大爷爷给他弄来的小刀练指功,

  其实就是一把精钢小刀片,没有手柄,将四周都打磨得很锋利,要在五根手指间转来转去还不会伤到皮肤才算入门,至于合格,大爷爷说等他练到手长大了再说。

  陈建国就有点奇怪,这种手指间的袖珍刀法似乎不是关中刀客的路子吧?

  不过他也没多问,练就练呗,反正上课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做也不错,再说这种手指练习方式,对其他技艺都会有帮助,练了也不会吃亏。

  一堂课50分钟,他便扎50分钟的马步,然后休息十分钟,下节课再继续,刚刚好。

  中午则和梅映雪一起在王婉茹的宿舍吃午饭,

  现在学校的食堂也停办了,但是还提供热饭服务,显然是因为粮食不够的原因。下午放学以后,这时就和以前的行程安排有了一点点的变化。

  以前他是继续去训练场练习骑马打枪,但现在,却是跟着王婉茹学音乐。

  王婉茹会的东西不少,手风琴、笛子、口琴、小提琴、钢琴,她都会一些,

  之所以说是“会一些”,是因为陈建国也不听不出来到底好不好,反正在他听来是挺好听,这些乐器有的是在她小时候王大户请人教的,有的是去了初级师范学校读书,在学校里跟老师学的。

  不过她的宿舍里只有手风琴、笛子和口琴,小提琴和钢琴在她父亲家里,

  那东西宝贵得很,即便在大城市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才有,自然不能放在学校宿舍,只有王大户那种深宅大院才适合,而且在那里演奏也不容易被人听见,

  至于手风琴、口琴和笛子这三种,差不多是这个年代文艺青年的标配,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手风琴,如果一台舞会没有手风琴伴奏,那简直不可想象,

  甚至有可能一台舞会只有手风琴伴奏,由此可见这种乐器受欢迎的程度。

  口琴则因为便于携带,就成了流传最广的乐器,而且相比手风琴,口琴的价格更低,自然也就成了更多人的选择,

  工作生活中,但凡有闲暇,便会有人从口袋里掏出口琴吹上一曲,引得阵阵叫好声,尤其是异性追慕的目光,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城市中几乎随处可见。

  本来陈建国也没想过学什么乐器,主要是对这个没什么兴趣,

  但是王婉茹非要拉着教他,说什么她的弟弟必须是个文艺青年,文艺青年的标志就是文和乐,文他有了,那也必须有乐。

  被缠了好几次,那就学呗,就当是调剂一下生活。

  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会在这里跟着王婉茹学习如何制造噪音,

  好险这时候学校已经没人,否则下场堪忧。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