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章 买回来啦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面下着秋雨,淅沥沥的雨点打在地上,发出滴滴哒哒的声音,办公室里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有风声雨声入耳,一时间更觉安静,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走廊传来爽朗的笑声,

  “这小子跟他两个爷爷一样,年纪不大却敢做敢当,当时他都已经跑出校门了,听到我说找不出人来,谁都不许走,竟然又跑了回来,直言是他做的,倒是难得。”

  王婉茹猛地惊醒,赶紧左右张望,“快点站好快点站好,是张……”

  等她看清,不禁满脸无语,又很是好笑,

  只见陈建国早已乖乖地站在墙边,连位置都不差分毫,而且姿势极其标准,两手贴腿抬头挺胸,一副小战士的样子。

  门外话音未落,便进来两个人,前面一个就是张先生,后面跟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上还穿着一双木屐的小老太太,

  陈建国视线瞟过去,顿时眼睛一亮,“奶奶。”

  却是老人家见孙子没回来,找同厂的孩子打听,知道被留校罚站,外面又下了雨,便找了过来,

  张先生把伞靠着门框放好,双手背在身后,看着他将脸一板,“陈建国同学,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

  陈建国立刻立正站好,“报告老师,认识到了。”

  “嗯,”

  张先生点点头,脸色稍微好了几分,“无论学校公物,还是自家私财,当念一丝一毫来之不易,万万不能随意损坏,对己如此,对人犹要如此,你可明白?”

  陈建国继续保持姿势,“明白。”

  “好,”张先生这才挥了挥手,“罚站结束,快跟奶奶回家去吧。”

  奶奶在一旁等着,直到张先生发话,才心疼地递上一双木屐,“来,把鞋子穿上。”

  汉服足衣,木屐就是我国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时期,木屐就广为应用,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出行,哪怕后来鞋子的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各样的鞋子都开发出来,但是在广大老百姓家中,永远都会有一双木屐,

  比如大名鼎鼎的“谢公屐”,就是专门用于爬山的木屐,甚至在八十年代,我国农村不少地方还保留着穿木屐的习惯,

  直到九十年代以后,社会物资极为丰富,有了雨靴之类更方便美观的替代品,木屐才彻底淡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陈建国接过木屐,好奇地翻着打量,

  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一块木板作为鞋底,四根固定在鞋底上的绳子就是鞋面,在鞋底下面,一前一后钉着两块木板,木板底下还锯了几个粗糙的缺口,应该是为了防滑。

  这边陈建国蹲下来,摸索着自己穿上木屐,那边早在两人进屋的时候,王婉茹就用自己的杯子倒了半杯热水,在他们说话的时候捧到窗口吹着,摸着感觉不那么烫了,才提着自己的椅子,一起送到奶奶面前,“奶奶,天气冷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