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怎么办?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挺热烈的,

  县里就在讨论,既然公社能建食堂,那城镇是不是也可以建?

  就以街道或单位为主体,分别建不同的食堂,大家都到食堂去吃饭,这样就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加入到国家的生产建设中来。”

  听到这话,奶奶忍不住抬起头,怔怔地说道,“吃食堂我倒是没意见,还省了做饭的功夫,就是让我去搞生产的话,难道我去棉纺厂上班?”

  奶奶以前也在棉纺厂工作过,但不算正式职工,只是职工家属帮忙的性质,后来棉纺厂走上正轨之后,她就再也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班,

  听大爷爷那意思,似乎连她也要发光发热?

  大爷爷放下筷子,笑着便准备说话,

  这时陈建国突然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道,“大爷爷,我有个问题。”

  大爷爷愣了愣,转头看向他,笑道,“什么问题呀?”

  陈建国咽下嘴里的饭,一本正经地说道,“就是那个公共食堂,前些天我们在梅林大队的时候,我就看他们吃饭每个人都吃好多,……”

  话还没说完,大爷爷就昂起头笑道,“你这孩子尽说傻话,敞开了肚皮吃能不吃多吗,能吃是福,那是好事啊。”

  陈建国眨了眨眼,“可是,我看他们食堂里面每天的饭都没有吃完,剩下的都倒掉喂猪了。”“这个,”

  大爷爷眨眨眼,笑道,“喂猪了也不算浪费粮食,等猪长大还可以吃肉嘛,你不就最爱吃肉吗。”

  陈建国又说道,“还有上次在卢家湾,我听梅映雪说过,他们大队食堂吃饭也是这样,敞开了吃,每天都有剩的,也倒掉喂猪了。”

  听到这里,大爷爷不禁眉头微皱,身体微微侧过来,看着他轻声问道,“小国,你是想说什么?”

  陈建国放下碗筷,伸出两个巴掌,掰起了手指,“我给他们算过一笔账,他们一个大人一餐能吃半斤米,小孩也能吃三两,一日三餐一天一个人平均最少也要一斤多的米,

  稻田的产出是一亩地两百斤到四百斤,这几年收成好,都在三、四百斤的样子,这样一亩地刚好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可能还稍微差了一点点,

  我看过报纸,去年全国的耕地数量是16.77亿亩,然后人口超过6亿,大概在6亿到7亿之间,54年以后也没具体统计过,那就按6亿5千万计算,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5亩左右,

  看上去产出的粮食比口粮多,

  但是,每年人口数量都在增加,这些耕地还要供养一亿两千万的城镇人口,还要用粮食和油还苏联借的钱,”

  陈建国看着脸色不觉沉下来的大爷爷,轻声问道,“要是哪一年遭了灾荒,粮食减产了,怎么办?”

  一句话,问得整个屋子都安静下来。

  大爷爷茫然地眨了眨眼,昂起头看着屋顶,似乎在复盘大孙子的话,

  爷爷看了看大爷爷,再看向陈建国,突然咧嘴笑道,“小国,虽然你写了一篇文章,但种地的事你就不懂了,咱们现在是在搞大生产,人定胜天,这粮食啊,也肯定会越来越多。”

  陈建国转头看向他,故作疑惑地问道,“如果人定胜天的话,要是那天我没有发现管涌,卢家湾是不是也不会被淹呢?”

  爷爷脸色一僵,顿时说不出话来。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