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1/7)_我的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卫星公司:譬如嘉禾旗下的洪金宝、许冠文公司先后转投新宝;金公主支持的新艺城老板黄百鸣、麦嘉相继跑出来与新宝院线合作《合家欢》及《瘦虎肥龙》…

  长此以往,三大院线逐渐人心涣散!

  德宝于1991年放弃经营院线——由永高接手,两年后停止制作电影;

  金公主院线亦于1993年停止经营院线发行和制片业务,旗下电影院则被陈荣美接手,改组为金声,与新宝结为姊妹双院线;

  93年,香港影市出现嘉乐——嘉禾旗下院线、金声、新宝、永高、东方五大华语院线混战局面,看似热闹,实则积弱,早已不复香港影业经济支柱的龙头地位。

  因为电影的投资人已经由之前的制片厂转变成了来自台湾的八大片商!

  ……

  “后来的事情,我知道了,八大片商跟香港电影电影协会商议,未能谈妥,干脆,台湾片商减少投资,同时大量引进好莱坞电影,97之后,港片再难占领台湾市场!”

  “…对,你觉得这个局面是不是很像现在的大陆?”

  吕潇然摇头:“不会…”

  江志强:“怎么讲?”

  “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现在的观众看到的是全世界的精良制作,逐渐养成了自己的审美,粗制滥造的东西或许可以蒙骗一时,但绝对流行不起来。”

  “…所以你不搞鲜肉电影还有IP电影?”

  吕潇然笑了笑:“…IP是好东西,但要看谁来做,鲜肉就算了…”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过于强调鲜肉,则很容易忽视电影中粉丝经济之外的元素,比如导演和演员的职业性,电影本身的逻辑性!

  “所谓的小鲜肉电影,其实就是最泛滥的偶像变现方式,这样打造的电影没有技术门槛,可以迅速复制,是一种去技术化倾向,对电影行业并无益处。即便套上大IP的名头,也没意义!”

  “这样的电影最多流行一年,也就最早投资的那些人能有点收益,今年才开始制作的项目,肯定是亏本的!”

  江志强点头:“…我也看出来了!”

  他接着问:“我很好奇。”

  “好奇什么?”

  “你是从哪选出来的导演?”

  吕潇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叹了一口气:“…我们现在也缺导演,如果开足马力,橙子一年可以制作至少五十部电影…”

  导演稀缺是现如今中国电影经常讲的东西,一年大概有700部影片上院线,扣除一些院线三日游的电影还有进口片,基本上需要300个相对成熟的导演…

  市场缺口很大!

  这也是那么多跨界‘导演’能混的风生水起的原因。

  “橙子每推出一部电影,就能推一个新人导演…”

  “不算新人,都是有成熟执导经验的导演,你看他是新人导演,其实,他已经拍了几部网剧,或者跟着导演熬了好几部电影!”

  “…网络剧?”

  “就是电视剧…”

  江志强闭嘴了…

  他的人才库基本上都跟香港有关系,毕竟他的根基在香港——现在,香港最大的院线百老汇院线,旗下握有百老汇、Palace和AMC三个子品牌,背后的管理方便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

  他对内地…

  不怎么熟悉!

  否则,也不会蹉跎这么些年,《苏乞儿》、《大追捕》、《黄金时代》都是安乐影视投资的,一直到《捉妖记》的爆发,才一洗这么多年的亏损!

  他…没拍过电视剧!

  ……

  吕潇然还是很敬重江志强的,新千年复活大陆电影市场两大功臣之一,功德无量,给了多少电影人饭吃!

  没有江志强,《英雄》能卖到海外?

  张伟品要是那么牛逼,也不至于离开了阿谋,整个新画冕陷入停顿!

  “我到现在也搞不懂《捉妖记》怎么卖的那么好…”

  “一方面市场好,另一方面拍的确实不错,观众喜欢,没见过这种类型的电影。”

  “你们现在怎么做发行?”

  “…”

  吕潇然有点懵逼,他本来想问问江志强关于发行、宣传上面的经验,怎么反过来了?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