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3章 抵法_回到过去当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

  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华工的爱国意识逐渐苏醒。华工爱国意识苏醒与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是相辅相成、互通有无的,等你接触多了华工,便会明白我这话的意思。”

  梁启超仔细想想,也觉得自己有点一叶障目:“你说的确实对,我也不相信这些原本在国内的有着勤劳、忠诚、聪明等良好素质人,来到这片土地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程诺点点头,感慨道:“他们大多数人出国越远,心里也是越爱国,试想这些能关心国家大事,能思考国家大事的华工们回到家乡后,那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在那些一字不识,只求一日三餐免于饥饿的广大农民中间,他们必然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尤其是他们还都是一身工业本事,更是难能可贵。”

  据法国媒体报导,来自埃及、印度的劳工平时都只愿意做装货卸货、搬运物品之类的非技术体力活,华工则对许多技术工种很感兴趣。

  有华工赴法以后对坦克、飞机等印象甚深,便抓住一切机会观摩学习,后来在修坦克上竟有了一些造诣。

  还有华工借英国士兵的枪支用空酒瓶练习打靶,久而久之枪法精准。这些都是在没有专业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华工自学的技艺,英法当局发现这一点后,也更愿意分配华工做一些技术性工作。

  以至于在坦克工厂,中国工人不仅可以修理发动机,还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甚至可以在测试中担任坦克的操纵。

  而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飞机场、兵工厂、汽车厂等地方,都有着我们华工的身影。

  如果北洋政府但凡有点心志,都知道这批华工回国后将其妥善安置,分配到各个需要他们的工厂中去。

  可惜事与愿违,除了部分留在上海的华工,回国的其他人基本上都回家扛起了锄头,一身本事无处使,甚至就连历史课本上,都不曾出现他们的身影,逐渐被世人遗忘,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损失。

  想到这段历史,程诺不禁叹了口气,打心底想要把这群华工给接回国,人尽其用,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

  而这群人,将是他们用来改变我们近代工业史的重要支点。

  至于其他方面,工人的力量不可忽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梁启超皱着眉,疑惑道:“致远,你刚刚说什么来着,海浪太大,我没听大清楚。”

  程诺打着哈哈,糊弄道:“我是说啊,比起普通的代写、代念书信,教这些华工识字看书,更为重要。”

  梁启超虽然明显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也只好跟着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点我很赞同,不过我记得你不是还补了后半句,说什么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吗?”

  “很明显,现在他们不仅不缺乏学习的欲望,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