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通往震旦 复旦的推荐信_回到过去当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断的,烟少抽点吧,酒最好也别沾,以后尽量还是少熬夜,尤其是咱们这种理工男,更得注意。”

  王助也跟着说道:“因此,除了钢材、铝材、铜材等必须进口的材料,其他材料都寻求国产替代。不过眼下只是一个设想,未来究竟怎么寻找替代计划,还需在飞机建造过程中逐步寻找。”

  程诺笑着摇摇头:“话还是不要说太满,万一机器情况不好,最好心里有个准备。”

  王助的心思更细致一些,好奇道:“程教授,一百多名工人,还是造船修船的,莫非咱们科学院是把哪家造船厂给收购了,然后把工人给整编过来?”

  巴玉藻手指指着杨济川远去的背影,不明所以道:“杨厂长火急火燎的,这是准备干什么去?”

  看到二人乐观的样子,程诺也不禁彻底放下心来:“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大的问题应该是解决了,不过我还是有一事不明,若是飞机造好了,谁来上去首飞?”

  不过一定得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宁缺毋滥。”

  听完这一些话,杨济川的脸上要慎重许多:“这件事我会认真考虑的。”

  王助似乎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意思是说,程教授你替我们找到了一批工人,有本事,可惜本事不是在制造飞机上,我说的对吗?”

  想来上次答应马相伯等人,要去他们学校做客,如今工作一忙,差点把这个事给忘了。

  作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也被中国空军授予冯如“中国航空之父”的称号,冯如先生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程教授,这个真的吃不下了,你看肚子都吃圆了。”巴玉藻拍拍自己的肚子,邦邦响。

  并且一味地从外国进口,本质上我们只是组装方,受制于人,将来若是接到商单,很容易被人坐地起价,到时候再寻它路,可就船大难掉头了。”

  话已至此,王助在心里为朋友擦了一把冷汗,也跟着说道:“工潮的冲击,不得不防。”

  尽管知道这两个行业差别殊远,但听到能有这么多工人加入,巴玉藻还是忍不住兴奋道:“程教授,你这可是雪中送炭啊,这些正是我们所急需的,一百名啊,制造出原型机绰绰有余。”

  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的贫寒家庭的他,自学成才,辛亥革命前夕就成功造出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架飞机,后来辛亥革命后,冯如被革命当局任命为陆军飞机长,致力于飞行事业的发展。

  巴玉藻捧着茶杯说道:“虽然跟美国的寇蒂斯相比,工厂规模上还差一些,但能看出来大家都很有干劲,做起事来有条不紊,这点很不容易,让我们学到不少管理经验,对我们后面造飞机很有帮助,并且很大。”

  刚好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