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七章 殿前争执_钑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相是否认为不妥?”

  王黼现在与赵桓不对付,甚至免了赵桓儿子的官职,赵桓一问让所有人的眼光都对准了王黼;王黼同样瞧见了方琼的举动,笑了笑说:“方大人肯定与我想的一样,燕山府与沿途的驿站都没有说清楚,这五百人是不是军中人士,所以不好评论。”

  方琼很平常地说:“郓王的保护职责不在燕山府,所以公文没有说清楚也不为怪。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到时候问一声,是军人就按高太尉说的安排进军营,要是平民就督促郓王管好手下,让皇城司与开封府多关注一点。”

  何诉微微一笑,他看到那封公文就想到了这种可能,可想梁师成自诩聪明,没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宴席一下子安静下来,郓王赵楷要是带着五百江湖死士入京,谁也不敢保证后面会出现什么情况。宋徽宗不以为然挥挥手说:“郓王回来,该如何封赏?”

  是啊,郓王明天就到了,现在连封赏的事情都还没商量,不赏,又如何向朝野交待?

  李邦彦趁着这个机会溜回了座位,直接端起酒杯喝酒,他心里透亮,只要都不说,那到时候就是宋徽宗与郓王父子两人的私事,给多给少都是他俩自己合计。但是太子赵桓与景王赵杞不能让这样的场面出现,万一赵楷提出一个不恰当的要求,宋徽宗一高兴就答应了,那后面就是无穷的麻烦。

  “是啊,不仅是郓王,还有童太尉、蔡太保、王相,都为了北伐呕心沥血,都要考虑好,不如郓王的事押后,到时候一起封赏。”彰德军节度使郑祥出言道,郑祥是郑皇后的弟弟,一般的时候都比较低调,但是今天一言惊艳,郑皇后感慨万千;太子赵桓立即说:“郑大人所言极是,童太尉、宿太尉、蔡太保都还没有回京,可以押后而议,儿臣愿意出城迎接三弟。”

  秘书省少监王时雍出言道:“应该请王相同往。”

  王时雍是张邦昌的人,王黼心中大骂,你怎么不让张邦昌去,这样一来自己被摆在前面,白白被郓王赵楷怪罪;太常少卿翁彦深是赵楷的老师,本来就和王时雍不对付,闻言好笑道:“既然不打算封赏,又何必大肆迎接,到时候让百姓产生错觉,反而不美。”

  翁彦深不是没有道理,太子和首辅出城相迎,不知道多少人会猜测对郓王赵楷的封赏,到时候什么都没有,民间和士林不知道会非议成什么样子。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是太子赵桓的老师,自然不愿意弟子被一个小官为难,冷声问道:“按照翁大人的看法,应该如何?”

  翁彦深慷慨激昂道:“郓王至孝,看重的是圣上和中原的百姓,对于封赏根本不会放在心中,圣上说什么,郓王绝不会说个不字。”

  白时中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李邦彦差点拍案叫绝,谁都知道以郓王的身份确实不好赏,按照现在朝堂上的局面,就算赏赐也不会让郓王赵楷满意;但翁彦深愣是说郓王出征只是为了孝敬宋徽宗,不在乎赏赐,就是郑皇后也不能反驳,也为郓王以后不接受赏赐造出了舆论。而一旦郓王不接受赏赐,赵桓与王黼就被推倒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请收藏:https://m.zs6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